1995年6月,市委、市政府作出“兴建马鞍山经济技术开发区”的战略部署,打响了经济变局的“diyi***”。这座彼时产业结构单一的资源型城市,开窗迎纳八面风,从此迈入一个全新的发展周期。
2018年6月,我省第三家综保区——马鞍山综合保税区顺利通过“国考”封关运行。这片头枕江涛、直面世界的开放高地,不仅为马鞍山打开了深度融入全球经济的一扇“大门”,更为这座内陆城市,描摹出如大海般广阔的未来。
作为复制经济特区模式的产物,园区,是改革开放的创举,更是中国奇迹的缩影。回首来时路,在铭刻马鞍山发展进程的一个个里程碑式的事件中,秉承“特区精神”的园区,始终领风气之先,立潮头独步。
从速度领跑到质量领先,从改革策源地到创新“智”高点,从“打开一扇窗”到“世界零距离”……一座座现代化园区次第崛起,一处处“试验田”硕果摇枝,集中展示着改革力度、开放广度、创新深度和发展高度,成为马鞍山改革开放伟大实践中的耀眼地标,更用发展的累累硕果昭示,改革开放是马鞍山发展进步的必由之路。
对于我市而言,资源型城市转型、产业迈向中高端、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、融入世界经济大循环……破解瓶颈难题,求解发展命题,都需要在开放中找答案。
1998年,伴随着市区通往经开区的主干道红旗南路破土动工,希望的种子开始在城南萌芽。这片成立时批准规划面积仅10平方公里的,被赋予了重要的城市使命——打造全新经济增长极。
2002年慈湖工业园揭牌成立,2006年升格为省级开发区,2012年获批成为国家级高新区,这片鼓荡着开放劲风的八百里皖江zui前沿,仅用十年便完成了“三级跳”,成为承接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的桥头堡。
2012年,郑蒲港新区在“以港兴市”的号角声中拔锚启航,一举改写了安徽江北地区没有万吨级深水良港的历史。口岸扩大开放、港口舳舻相继、产业水起风生……打造安徽江海联运枢纽中心和现代化新城区的美好愿景,正从蓝图变为现实。
作为我市“开放联动”战略结出的又一硕果,马鞍山综合保税区的封关运行,不仅标志着全市经济从此拥有了接轨世界的大平台,更以其“区港联动”的优势,成为我省内陆开放型经济发展的又一张崭新名片。
如今的马鞍山,国家级开发区、国家级高新区、综合保税区和众多省级开发区遍布一江两岸,越来越多的开放之窗,越开越大的开放之门,不仅共同撑起了城市发展大格局,更吸引着各类要素资源向马鞍山加速集聚,产业生态更加丰富,空间平台更加广阔,城市经济更显张力与活力。
因开放而生的园区,更将开放向纵深推进,推动马鞍山内陆开放新高地加速崛起——
11月8日,总投资10亿元的三个台湾高端食品项目集中签约,标志着马鞍山经开区对台经贸合作再结硕果。该区充分发挥“海峡两岸产业转型转移示范基地”金字招牌作用,连续七届成功举办海峡两岸电子博览会,吸引众多优质台企集聚发展。截至目前,该区台资企业增至近40家,成为我市台企zui大集聚地。
成立于今年3月的慈湖高新区驻南京经贸技术联络处,半年之内便“招引”来南京6家投资亿元以上的工业项目;始建于2016年的宁马青年创业谷,一期23栋标准化厂房建成不久便销售一空,其中98%的买主来自南京……慈湖高新区利用与南京无缝接壤的区位优势,用心打好“南京牌”,仅近三年来,便有上百家南京企业在此落户安家。
总投资5000万美元的荷兰corpus人体博物馆项目开工在即,法国烘焙项目、英国蓝鸟碳纤维赛车制造项目即将签约……在郑蒲港新区,中欧合作产业园、中荷食品产业园、中意食品产业园正加速布局,对欧合作“磁场效应”正在显现。
一个个产业园区,依托大平台推动大开放,共同垒筑起内陆开放新高地;一处处开放“窗口”,纳百川、集细流,zui终汇集成我市经济蓬勃发展的大江大河,磅礴壮阔,奔竞不息。
作为改革开放的产业载体,园区从诞生之日起,便承担着经济发展“主力军”的重任。
从“重视数量”到“提升质量”,从“规模扩张”到“结构升级”,全市众多产业园区,以敢为人先的勇气、开拓进取的智慧,将一片片阡陌纵横的“试验田”,点化为一方方产业勃兴的“新高地”,成为保障城市经济稳定增长的“压舱石”与“动力源”。
“阔步迈向千亿级”的马鞍山经开区,目前已形成高端装备制造产业、食品加工产业和节能环保产业三大优势主导产业,电子信息(半导体)、轨道交通、新能源(新能源汽车)三大新兴产业集聚也已初现规模;
着力提升发展医药化工、节能环保产业,培育壮大电子信息、智能制造产业、创新做强港口物流产业……矢志打造现代化新型园区的慈湖高新区,正加速构建“221”现代产业体系;
郑蒲港新区坚持在创新中承接产业,围绕电子信息、装备制造和新材料、港口物流、绿色食品产业聚焦用力,临港产业集群初现雏形……
明确主导产业之纲,让每个园区都有了清晰的定位和目标,有力促进了园区经济特色化、集群化进展,使产业集聚效应愈为凸现。
当经济由高速度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,加快转型升级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,成为摆在面前的“时******题”。
慈湖高新区乃慈湖、花山、金家庄“三园合一”,一直以来都是传统产业聚集地。如今,随着传统产业改造升级的逐步推进,新旧动能在这里加速转换——
益丰实业集团,牵手北京大学工学院,投资2亿元建设年产4万吨岩棉项目,实现从黑色铸造向绿色建材行业的“轻盈转身”,更“转”出了企业发展新活力;
传统化工企业安徽金星钛白(集团)有限公司,投资15亿元实施四期技改,实现了产品升级换代,一举成为国内zui大的高档金红石钛白粉生产基地,行业销售排名连续多年位居全国第二、全省diyi……
作为全省首批战新产业集聚基地之一,马鞍山经开区轨道交通装备产业基地目前已集聚轨交装备制造企业60多家。在2017年全省25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目标管理考核中,该基地基地实现产值82.7亿元,同比增长38.6%,增幅居全省第三位;
创久科技、帝显电子、瑞声科技……郑蒲港新区围绕芯片设计、芯片封装、芯片测试、贴片加工等环节不断拉伸做厚产业链条,让电子信息产业加速集聚。与此同时,新区还将积极培育物联网、跨境电商、健康医疗、都市农业等新产业新业态,大力发展“四新”经济。
主导产业“龙头”昂起、新兴产业“雁阵”展翅……一方方日渐隆起的“产业高地”,不仅重塑了城市经济地理,更用不断丰富的产业层次和不断提升的发展质量,撑起了马鞍山高质量发展的“四梁八柱”。
回首马鞍山园区波澜壮阔发展史,敢为人先的改革步伐从未停息。从“空编聘用”到“公司化运作、扁平化管理”再到创优“四zui”营商环境,众多园区积极探索、锐意创新、大胆实践,催动改革之花层层绽放——
2003年试水“空编聘用”,2014年打破身份界限启动“竞争上岗、双向选择”,不断深化的人事制度改革,持续激发着干部干事创业活力,有效助推了马鞍山经开区各项事业的发展;
成立新慈控股集团,设立招商服务、科技创新、市政建设、资产运营、人力资源和基金管理等子公司……慈湖高新区不断优化内设机构设置,健全完善“管委会 公司”模式,积极探索“指挥部 片区管委会 项目公司”的管理模式,在体制机制上创新先行;
以“一次性的承诺”改革“一箩筐的审批”,作为全省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改革三个试点园区之一,郑蒲港新区将探索建立更加完善的企业投资项目管理体制,形成一批可复制、可推广的改革创新成果,为全省探路……
“横道图”工作法、“1加4”企业服务模式、“112快速办结制度”……近年来,马鞍山各园区不断深化“放管服”改革,通过借鉴上海自贸区经验,全面创新服务企业方式,努力打造“审批事项zui少、办事效率zui高、投资环境zui优、市场主体和人民群众获得感强”的营商环境,逐步释放出更强更稳“吸引力”。
将一片废弃的厂房改建成为合格的无尘车间,5个月的工期压缩到26天完工,提起在马鞍山经开区上演的“茂迪速度”,茂迪(马鞍山)新能源有限公司行政经理吴伟杰至今仍赞叹连连。
意大利mb公司迈特诺特种电缆项目自2010年落户慈湖高新区以来,不断扩大投资,目前已将研发中心和中国总部搬迁至此。从“无心”投资到“有心”兴业,用mb公司总经理桑托斯先生的话来说,“正是慈湖高新区良好的投资环境,让我们‘人来’、‘钱来’、‘心也来’。”
安徽迈涛食品有限公司,在即将投产时遇到招工难。郑蒲港新区“特事特办”,一周内就帮助企业解决了用工难题。“新区服务热情周到、办事高效快捷,更坚定了我们在这里发展的信心。”公司副总经理韩雷说道。
马鞍山产业园区始终将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,以时不我待的使命担当,用无处不在的创新实践,努力实现从“要素驱动”“投资驱动”向“创新驱动”的历史性跨越,不断为全市经济转型升级增加新动能,培育新优势。
作为新中国diyi批回转支承生产企业,马鞍山方圆精密机械有限公司通过自主创新,一举攻克隧道掘进机及盾构机用关键零部件技术难题,成功填补轨道交通核心装备国内制造的空白;
“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”安徽泰尔重工股份有限公司,先后推出具有国家和行业标准的万向轴、联轴器、卷筒等产品,不仅市场占有率连续多年位居国内市场diyi,多类产品更是实现国内首创,替代进口;
华菱星马数字化生产车间,发动机缸体全部采用智能化柔性生产,生产线上的所有加工件,均通过智能化自动传送,管理人员只需在办公室电脑上下个订单,发动机总装车间内产品即可通过全自动生产线顺利造出……
从重载搬运到智能分拣,再到环境监测,成立仅两年多的安徽海思达机器人有限公司,凭借科技创新打造了种类齐全的工业机器人生产线,并成功在国内市场站稳脚跟;
安徽创久科技有限公司,拥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资质和二十多项知识产权专利,掌握核心ic芯片开发、高精密分位调试、航天特殊电路设计等技术;拥有pct国际发明专利3项、实用新型专利8项的明珠电子科技有限公司,生产的嵌入式3d激光雕刻机全部销往日本……
释放政策红利,优化双创环境;引进高端人才,汇聚“zui强大脑”;搭建创新平台,加速资源集聚;政产学研深度融合,让科技成果“落地开花”……聚力创新,各产业园区下好“先手棋”,牵好“牛鼻子”,让创新的活力竞相迸发、源泉充分涌流,更让这座城市焕发出发展的勃勃生机。在不久前公布的我国首部《中国城市创新竞争力发展报告》中,马鞍山位居全国67位,全省排名第三。
产业园区,记录着砥砺奋进的时代足迹,展现着改革开放的磅礴伟力,更承载着城市的希望与未来。
新的起点,马鞍山众多产业园区将继续以先行军、领跑者的姿态,在时不我待、只争朝夕的紧迫里,在逢山开路、遇水搭桥的笃定中,开辟新时代高质量发展新天地,书写新时代改革开放新传奇,赋能城市阔步迈向“生态福地、智造名城”的新未来。
产业招商/厂房土地租售:
或微信/手机:
请说明您的需求、用途、税收、公司、联系人、手机号,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。
长按/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
九游会棋牌的版权声明:本文由网络蜘蛛自动收集于网络,如需转载请查明并注明出处,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九游会棋牌删除 400-0123-021 或 13391219793